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汽車知識 (109)
- May 17 Thu 2007 07:50
外觀VS安全-別在氣嘴動手腳~(引用文章)
- May 04 Fri 2007 07:51
淺談-車高變化對傳動軸及定位角度的影響2
- May 02 Wed 2007 07:59
淺談-車高變化對傳動軸及定位角度的影響
以下僅為個人推測以及試驗所得結果,因此僅供參考~
首先來看看為何車身降太低,會造成傳動軸壽命減短
小小店長用加高來示意比較簡單一點
這是正常車身高度狀態,可清楚看見傳動軸呈現水平狀態
- Apr 23 Mon 2007 16:18
辛烷值
辛烷值
http://dc.sdvs.tp.edu.tw/91-1RACE/RACE1-1//index1.htm
http://blog.yam.com/jackktop/article/9010813
- Apr 23 Mon 2007 16:16
壓力式燃油噴嘴的工作原理
壓力式燃油噴嘴的工作原理 | |||||
|
|||||
壓 力式燃油噴嘴,肩負著數種重要的責任,不僅需要提供精確無誤的燃油量、更必須將燃油霧化成為極細小的液滴,同時讓霧化的液滴產生特定的噴霧角度,使燃油能 夠100%完全燃燒。隨著燃油被霧化為微小的液滴,每一個液滴都被空氣給緊緊的包覆著,空氣與燃油的絕佳比例,正是讓燃燒器能夠達到完全燃燒的重要因素, 燃油的霧化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說明: | |||||
第一階段 | |||||
|
|||||
第二階段 | |||||
|
|||||
第三階段 | |||||
|
|||||
霧化後的燃油並不會旋轉,如果霧化後的燃油會旋轉,絕對是因為受到燃燒機上的空氣混合機構影響,請記得,壓力式燃油噴嘴沒有任何的轉動機構,霧化過程中唯一會旋轉的是『燃油』。 來源: |
- Apr 23 Mon 2007 13:06
空氣力學
用最簡單的話語闡述空氣力學
![]() F1賽車都會在實驗室裡模擬各種不同的氣流。
|
飛機利用機翼、運用氣流才得以翱翔於天際,而單座位賽車也必須利用擾流翼來提昇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在地上跑的與天上飛的,雖然給人截然不同的印象,但是飛機機翼與賽車擾流翼,卻都是依據同樣的基本概念所研發出來。
「下壓力」這個字,已經成為談論賽車性能時必會出現的詞彙,也是評論賽車設計是否成功時經常可見的一個字眼。從這一點來看,可以了解到在空氣力學的領域中,「下壓力」可是攸關於賽車性能的表現。
![]()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氣流的路徑。
|
正因為下壓力的影響之大,所以目前各類型比賽裡的參賽車輛,幾乎都必須仰賴下壓力的幫助。這個情形在越野賽車上也看得到,目前的WRC賽車在某些賽道上也有效運用擾流翼。
以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說明,如果將飛機機翼的表裡兩面倒反過來,就是賽車上所配備的擾流翼。飛機的機翼是用來產生浮力的,配備在賽車上的擾流翼則是反過來,利用空氣力量將車體往下壓向路面。
- Apr 20 Fri 2007 08:03
煞車碟盤
簡單的說,.加大碟盤就是利用" 力矩 = 力 X 力臂 "的原理,因為碟盤大小攸關到力矩的大小,力矩越大相對的有利於煞車效果,改裝加大碟的好處就是增加碟徑,即等於施力臂變大而有提升致動力矩的效果,同時 盤面增大對於碟盤的恆溫性也有很大的幫助,只是如此相對有重量上的不利點,進而會加重懸吊(含羊角),加減速等的負荷。
另外,加大碟的平衡性及轉接座的強度,亦為需要注意的地方,並且由於卡鉗的接合面未隨之變,相形之下還會使得來令片的磨耗不均,這些是他的負 面影響;在改裝這類煞車碟盤時,當然也需要考慮輪圈直徑,一旦碟盤過大時輪圈也需要加大,避免東西買了卻無法安裝。
至於在碟盤表面鑽洞的打洞碟,最主要功能就是散熱,因為.....熱源一向是煞車系統的天敵;打洞碟,也當然不是只有碟盤表面上鑽個洞這麼單純,其中還必 須牽扯到金屬的強度問題,國內有少數不道德的店家,居然就以原廠碟盤隨便打一些洞當作改裝品高價賣出,所以說,消費者在選購這類產品時不可不慎。
另外,表面劃線的劃線碟,主要是藉由線條凹槽及旋轉時所產生離心的作用,方便將來令片的粉塵向外排出,同時也有一些許增加散熱的作用。
一般來說,煞車碟盤的更換週期,主要還是得看車主使用習慣及週邊搭配的條件而定,如果更換比較會吃盤子的來令片,碟盤壽命自然就會短許多,畢竟煞車效果的 好壞,取決於碟盤與來令片之間的磨擦係數,兩者總會有一個壽命較差一些,原廠碟盤的耐用度較佳,在正常的使用下會撐比較久,而市售的改裝套件,因為碟盤本 身的設定特性之故,而會有長短不一的使用壽命,至於要換何種碟盤,就取決於個人的需求了!如果為沒有特別需求或者不常激烈操駕,以原廠碟盤來搭配一組較好 的來令片才為最佳選擇。
- Apr 20 Fri 2007 07:57
排氣系統篇
在OPTION改裝車訊上看到的文章回覆,還蠻實用,供給大家參考!
Q1:
以排氣系統的頭.中.尾三個部分來說,更換排氣頭段好還是換中尾段好?若只是更換頭段的話,是否會增加馬力,還是只是增進順暢度?
A1:
一 般來說更換排氣管頭段最主要目的,無非是想幫助引擎在排氣時能更為順暢;基本上,排氣管就如同人體器官中的鼻子一樣,把內部管徑的髒汙清除乾淨後,不論吸 氣或是吐氣都能非常方便且輕鬆,一般更換排氣管或者是更換高流量濾芯,這都是一樣的道理,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增加引擎的工作效率,如此自然而然就會增加 (恢復會更為貼切些)些許的馬力輸出;基本上來說,與原廠式樣相比較,所謂改裝形式的排氣頭段,不外乎在外型.管徑,以及材質上的不同,原廠車廠為了因應 開發成本的節省及耐久使用的前提下,排氣管頭段都是使用鑄鐵材質,同時以統一開模的製造方式而成(外型就好像是四根手指頭所組合而成的四合一型式,至於美 規車型式則是四合二合一且屬二段式的組合式樣),粗糙的製程當然不會去顧慮到廢氣排放的順暢度,再顧及排污及油耗限制,所以說,原廠車的動力表現效果也不 會優秀到哪裡去,而市面上相關產品大多是內壁光滑的白鐵,或是鋼管材質,高檔一點的改裝品甚至是採用鈦合金,在流速控制方面當然好很多,至於說,該選擇何 種形式的排氣頭段呢.....簡單來分類,[四合一]通常稱做是"馬力型"(著重高轉速馬力輸出式樣),而[四合二合一]則是屬於"扭力型"(著重加速性 能的表現),另外,管徑的粗細及彎曲程度,在在都影響左右了動力輸出的性能優勢,因此,也不是說改裝了排氣頭段,車輛的性能就一定會更好,最重要的是你對 管子了解程度,像自排車就不能改太粗的頭段,以免因為排氣過於順暢.排氣回壓過小而喪失掉原本應有的性能加速表現
Q2.
何謂排氣管的回壓?
- Mar 26 Mon 2007 08:53
保養就是換機油?!
保養就是換機油?!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保養就是換機油。
但事實上,換機油從來就不是保養的重點,頂多算是例行公事罷了。而保養最大的目的在於檢查,檢查車上各部機件有沒有損壞或需要調整的,這些保養時的檢查動作將關係到你平常時的行車安全。
檢查的項目很多,大體上都是檢查引擎、車身外部跟底盤的部份。打開引擎蓋要檢查的有水箱水、機油、變速箱油、動力方向盤機油、煞車油、雨刷水、電 瓶、皮帶、空氣濾清器等,接下來要檢查雨刷、雨刷噴頭、全車燈光,再來就要檢查煞車與手煞車、輪胎、傳動軸、避震器、各式油封緩衝橡皮,並注意底盤有無異 常油污與各種不正常現象。
- Mar 11 Sun 2007 19:03
如何知道避震器有問題??!!
只要車子有在行進、避震器有在承受車重,那避震器的壽命就會有期限,比如老化、漏油、異音、變形...一般車主無法了解什麼情況下需要更換,其實避震器屬於舒適性的東西,與安全性比較沒關係(除非你喜歡開快車或跑山路)一般行進中差一點的避震器,會有搖晃、彈跳、雜音多的現象,頂多暈車、乘坐不舒服,但不會有什麼安全影響(若開快車、跑山路避震器不良就會有操控不易、翻車的危險)若介意車上有搖晃、彈跳、雜音之類的問題,就要去處理懸吊得問題。
要如何檢查??!!首先去壓四輪的懸吊,正常的避震器一壓車身後,車子馬上停止上下搖晃, 最多一個上下就定住感覺比較硬壓不下去,而有問題的懸吊就會上下兩三次才停住而且比較軟,因為避震器的阻尼已喪失,只剩下圈狀彈簧的彈跳,這樣車身易搖晃就比較容易暈車 。
而前輪有異音的避震器,你可打開引擎蓋,並把避震器上座的中心防塵蓋拿起來(有些車沒有蓋子、有些是掉了)裡面會有黃油,也會看到避震器中心的固定螺帽,用手指輕碰固定螺帽,另一隻手壓車身讓車身上下運動,若感覺中心螺帽有扣扣扣的敲擊感覺,那避震器就有問題了(你也可以找人幫你壓車身,比較會有感覺)正常情況下不會有感覺,只限前輪(後輪要拆後座比較麻煩,除非你會拆)
另一個比較直接的方法就是看避震器是否有漏油(外表濕濕油油的,正常是粉粉乾乾的),有些避震器沒漏油只漏瓦斯也會失效。若要更換避震器最好左右一起換,兩邊才會平衡,不然一新一舊會造成新避震器受力過大,減短壽命,前後可分開換,不一定要四輪,除非真的都不行,有些保養廠都會真眼說瞎話,多會要人全換,所以要先自我檢查一下才保險。
有時拆下避震器後也要檢查一下避震器上座,有沒有裂痕、緩衝橡膠變形、中心軸承鬆動...若尚可就別換,有些拿到的新上座是台製非原廠的,很硬沒原廠的柔軟,裝上後可能舒適性會降低,彈跳感明顯 。
- Mar 11 Sun 2007 18:58
自動變速箱要注意些什麼?!
變速箱最大的差別就是離合器換檔是由"腳"動還是自動換檔,手排車要靠人切換離合器,所以換檔震動明顯,而自排是由變速箱自動切換,當然就會比較平順無頓挫感。
然而自排傳動的方式是靠液壓滑差原理在帶動輪胎,有點像手排車一直踩著離合器沒全放開,用離合器的開放來控制引擎動力的接合率,所以自排變速箱的運作是一直保持在磨擦打滑的狀態,動力一直無法做百分之百的輸出,所以為什麼自排車會比較耗油,尤其是在市區停停走走時更明顯,加速力道也比手排車差。
當我們在換自排油時(ATF)會有一股燒焦味,就是自動變速箱裡面的離合器片一直在磨擦所產生的,想像一下當我們踩煞車入檔時,為 什麼車子沒有前進引擎也不會熄火,反倒是手排車不踩離合器一定熄火,那就是自排變速箱能夠把引擎的動能吸收掉轉變成熱能,但變速箱一直在承受引擎的扭力, 所以會發現車子比較會抖,而且抖久了可會傷害引擎腳、變速箱油比較容易過熱燒焦。
若紅綠燈要等比較久時,打空檔比較好(空檔打D檔、D檔打空檔都不須要按按鈕,直接推或拉就可以不會跑到別的檔位。手自排沒按鈕。倒檔也可直接拉到D檔或空檔但不可以不按按鈕而打入倒檔,試幾次就知道了,反正打不過去再按按鈕就好了,不用每次要排檔就低頭看反而增加行車危險)
有O/D檔的車子,許多人都不太知道它的使用時機,O/D的意思是(over drive 超速傳動),講白話一點就是高速檔,類似手排車的最後一檔, 平時市區行駛是用不到末速檔的,只有高速公路或5.60公里時速以上使用才符合經濟效益,如果市區行駛時把O/D按鈕按下去讓O/D OFF的燈號熄掉,那表示O/D檔有在運作,原本只有三檔的系統現在有四檔在待命運作,如此一來,可能變速箱才換到四檔又要馬上停車跳回一檔,如此變速箱 的換檔頻率就太高,因為變速箱一直在換檔就會有出力不足加速磨損的現象;如果高速忘記把O/D切入,那車子無法使用高速檔, 那就會有引擎轉速過高耗油、噪音,若能適時使用O/D檔對車子的性能也不無小補。
- Mar 11 Sun 2007 18:32
引擎重要的守護神-機油芯
市面上的機油濾清器大部分都屬於匣式的濾芯,同樣車型的濾芯有許多的廠牌,價格高低相差極大,單從包裝及外觀上實在很難分辨品質的好壞。要了解其中的差異先得從其構造談起。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機油芯的構造及作動原理
一. 引擎機油至油底殼的機油經“機油泵”的運轉將機油由機油濾清器周圍的小孔流入機油濾清器。
二. 再經由濾網過濾引擎在運轉時所產生的一些細小的金屬碎屑,或油泥等汙染物,這些雜質會在引擎運轉時加遽其機械摩擦,因此車輛設計時便在機油油路中加裝了濾清器,以便將這些雜質濾除保護引擎,過濾之後從中間的大孔流出。
三. 進入引擎的潤滑系統凸輪軸,活塞連桿,曲軸等等,然後再回到油底殼
- Mar 11 Sun 2007 17:36
機油規格與分析報告
文章引用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AM7l7VGBGBbCBysDcGaOxzI-/article?mid=2567&prev=-1&next=2548
- Feb 15 Thu 2007 14:06
輪胎尺寸
輪胎尺寸 | ||
|
||
![]() |
||
在輪胎的胎壁上面都會標示輪胎的規格尺寸,以Toyota Camry 2.0L車型的輪胎尺寸為例:205/65/R15 胎面寬:205mm。為輪胎與地面接觸的寬度。 扁平比:65%。胎壁厚度為胎寬的65%,也就是205×65%=133.25mm。 簾布層結構:R。R為幅射層結構;B為交叉層結構。 輪胎內徑:15吋。 汽車在更換輪胎時,必須更換輪胎直徑及胎寬相近的輪胎,更換直徑太大或太小的輪胎,除了影響性能,也會造成時速/里程表失準。而換太寬的胎會增加行使阻力,輪胎內側也容易磨到車身;換太窄的胎則會喪失應有的抓地力。 |
- Feb 15 Thu 2007 14:04
碟式煞車
1.碟式煞車散熱性較鼓式煞車佳,在連續踩踏煞車時比較不會造成煞車衰退而使煞車失靈的現象。
2.煞車盤在受熱之後尺寸的改變並不使踩煞車踏板的行程增加。
3.碟式煞車系統的反應快速,可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因而較為符合ABS系統的需求。
4.碟式煞車沒有鼓式煞車的自動煞緊作用,因此左右車輪的煞車力量比較平均。
5.因煞車盤的排水性較佳,可以降低因為水或泥沙造成煞車不良的情形。
6.與鼓式煞車相比較下,碟式煞車的構造簡單,且容易維修。
碟式煞車的缺點:
- Feb 15 Thu 2007 14:02
鼓式煞車
1.有自動煞緊的作用,使煞車系統可以使用較低的油壓,或是使用直徑比煞車碟小很多的煞車鼓。
2.手煞車機構的安裝容易。有些後輪裝置碟式煞車的車型,會在煞車碟中心部位安裝鼓式煞車的手煞車機構。
3.零件的加工與組成較為簡單,而有較為低廉的製造成本。
鼓式煞車的缺點:
1.鼓式煞車的煞車鼓在受熱後直徑會增大,而造成踩下煞車踏板的行程加大,容易發生煞車反應不如預期的情況。 因此在駕駛採用鼓式煞車的車輛時,要盡量避免連續煞車造成來令片因高溫而產生衰退現象。
2.煞車系統反應較慢,煞車的踩踏力道較不易控制,不利於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
- Feb 15 Thu 2007 14:00
煞車系統
跑的快也要停的住—煞車系統 | ||||
|
||||
![]() |
||||
汽車因為車輪的轉動才能夠在道路上行駛,當汽車要停下來時,怎麼辦呢?駕駛者不可能像卡通「摩登原始人」一樣的把腳伸到地面去阻止汽車前進。這時候就得依靠車上的煞車裝置,來使汽車的速度降低以及停止了。
煞車裝置藉由「來令片」和輪鼓或碟盤之間產生磨擦,並在摩擦的過程中將汽車行駛時的動能轉變成熱能消耗掉。常見的煞車裝置有「鼓式煞車」和「碟式煞車」二種型式,它們的基本特色如下: 一、鼓式煞車: 在車輪轂裡面裝設二個半圓型的「來令片」,利用「槓桿原理」推動「來令片」使「來令片」與輪鼓內面接觸而發生摩擦。 |
- Feb 15 Thu 2007 13:58
防傾桿
側傾抑制者—防傾桿 | ||||
|
||||
![]() |
||||
Anti-Roll Bar通常翻譯成防傾桿。防傾桿是利用扭力桿彈簧的作用,來達成減少車身傾斜的目的,所以又以扭力桿、平衡桿、平穩桿等名詞做稱呼。防傾桿是一支附在懸吊 系統上的桿子;對很多人而言它只是一支不甚起眼的鐵桿而已。現在就將帶您一探「防傾桿」這個位在底盤下方不起眼的裝置的奧秘。 防傾桿的作用 防 傾桿的二端透過連桿固定在懸吊系統的下支臂或是避震器上面;在距離桿子的左、右二端約1/3長度的位置會有一個與車身連結的接點。當車子在過彎時因離心力 的作用使車身發生滾轉,其情況就是使車身往彎外側傾斜。這個滾轉的動作就如同轉動烤肉架上的肉串。滾轉的幅度大約在7~9度之間;若旋轉的角度太大時就會 發生翻車。過彎時因防傾桿的做用而降低車身側傾的程度,並改善輪胎的貼地性。側傾程度減少會使外側車輪的承受的荷重減少;且降低內側車輪荷重減少的量。
防 傾桿的桿身發生扭轉時會產生反彈的力量,這個力量就稱為反力矩;防傾桿是利用反力矩來抑制車身的側傾。當左、右輪上下同步動作時,防傾桿就不會發生作用。 在左右輪因路面起伏造成不同步跳動,或是在轉向時車身發生傾斜,使防傾桿發生扭轉時才會產生作用。防傾桿只有在作用時才會使行路性變硬,不像換用較硬的彈 簧會使行路性全面的變硬。如果以彈簧來減少車身的側傾,則需要換用非常硬的彈簧,以及使用阻尼係數很高的避震器。這樣一來就會造成舒適性與循跡性不良。如 果使用適當扭矩的防傾桿則可以在不犧牲舒適性和循跡性的情形下,減少車身在過彎時的傾斜程度。 |
- Feb 15 Thu 2007 13:57
彈簧
![]() |
||
|
||
![]() |
||
汽車在行駛當中會因為路面的不平整而產生震動或是傾斜;汽車在轉向時因離心力的作用而使車身發生程度不一的傾斜;為使汽車在行駛當中能夠獲得適當的操控性 與舒適性,則必須裝設的避震裝置,各種彈簧也因此被應用做為懸吊系統中的避震裝置,利用彈簧的變型以吸收能量,來緩和汽車在行駛時產生的震動和傾斜。由此 可見彈簧在汽車中擔負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在汽車的懸吊系統中所使用的彈簧,有以下4種類型:片狀彈簧、圈狀彈簧、空氣彈簧、扭桿彈簧。 片狀彈簧: 片 狀彈簧大多使用在非獨立式懸吊系統上面;片狀彈簧在懸吊系統中除了擔任彈簧的角色之外,由於彈簧的剛性使之成為懸吊系統的構件之一,片狀彈簧是以多片長條 形的彈簧鋼板組合而成;主片彈簧的長度最長,且在二端有裝設彈簧眼,為增大彈力而在主片的下方有補助片彈簧,補助片彈簧的長度則是逐片減短,並以彈簧夾將 各彈簧片固定以防止滑動。 |
- Feb 06 Tue 2007 21:20
VVL吸瞎密?
VVL是NISSAN所設計的可變汽門系統,與HONDA VTEC可變系統相類似,皆屬於"分段式"可變汽門。主要在於改變汽門的"揚程",簡單的說:當系統動作時,汽門運作範圍變大,也就是揚程加深,進排氣效率許多,可兼顧低轉速扭力輸出以及高轉速的加速性延展性。
不論是VVL,VTEC還是MIVEC,為了讓汽門揚程改變,凸輪軸上會有高速凸輪與低速凸輪,從起步到中低轉速間,汽門揚程由低速凸輪控制,保持靈敏的油門反映與充沛的扭力輸出;高轉速時,採用高速凸輪來加深汽門揚程,使進排氣效率提升,達到動力延伸的目的。
VVL與VTEC作動原理相同,但,驅動方式與開啟時間卻不同:VTEC通常為二段式,到了開起轉速時以電磁閥控制油壓的方式來切換高轉速凸輪的切換,通常,VTEC位進排氣同時作動,電磁閥是以"正電"驅動,當開啟轉速時,ECU送出一組正電來使電磁閥開啟讓VTEC作動,而VVL則是三段式,低轉速時用低速凸輪,到了中轉速域時先開啟進氣側的高速凸輪,高轉速時才是進排氣皆用高速凸輪,且VVL的電磁閥是以"搭鐵",的方式開啟,當到達開啟轉速時,ECU產生一的迴路,來驅動電磁閥讓VVL作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