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產的併發症及後遺症


吳伯瑜醫師


    懷孕初期不管是基於治療目的或是個人選擇,人工流產手術常會是醫師或患者考慮的處理方式,美國從1973年開始合法,台灣也在民國74年優生保健法通過後 合法,估且不論道德上的爭議,人工流產當時以及之後可能產生的種種問題妳不可不知道。西元1940年以前,美國每年有1000人以上死於流產的併發症,幸 好現在醫學進步,死亡率已大幅下降,懷孕前三個月的流產死亡率約只有10萬分之一,不過任何手術都有可能產生意外,如何早點發現併發症並且適當的加以處 理,是醫師必須要有的基本能力,有些患者找密醫流產,這些未經正規醫事訓練的人常用非醫療專用的器具伸入子宮中進行破壞,加上未做好感染預防,流產的失敗 率及併發症會大幅提高,各位可千萬不要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流產手術進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 器械準備不週:如果所用的器具不完備,或是不乾淨,容易造成手術不完全或是感染。
  2. 子宮的構造異常:有的人子宮內部的管道扭曲,角度大,長肌瘤,子宮頸狹窄等等,以致於手術很難進行,胚胎無法清除乾淨或是子宮受傷穿孔。
  3. 懷孕週數評估有誤,以致週數太大無法進行手術:每個醫師對於自己能手術處理的週數應該都分寸,如果評估錯誤,可能會造成手術不完全。
  4. 醫師技術不佳,造成併發症產生

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1. 下腹部劇烈疼痛:一般術後的疼痛不會很強烈,如果有劇烈的疼痛,要小心是否子宮內有殘餘組織、血塊無法排出、子宮發炎、子宮穿孔等問題。
  2. 發燒:這是感染的徵兆,要早點請醫師處理,陰道原本就有不少細菌存在,手術的過程有可能藉機進入子宮,造成子宮發炎及發燒症狀。
  3. 陰道大量出血:子宮收縮不好,子宮頸裂傷,子宮穿孔,子宮頸懷孕未適當處理,都可能造成大量出血。
  4. 子宮頸裂傷:手術中用來固定子宮頸以方便手術的尖夾可能造成子宮頸裂傷,通常出血不會很多,但是傷口大的話,還是要適當處理,醫師可用紗布壓迫,但有時需要縫補才能止血。
  5. 子宮收縮不良:當胚胎清除後,子宮內壁會有許多打開的血管,需要靠子宮有效的收縮才不會持續出血,一旦子宮收縮不好,就可能大量出血,而且部份的血塊會堆積在子宮內,漲大的子宮收縮力會更差,這種狀況醫師要趕快把血清除,並且用適當的藥物幫助收縮。
  6. 子宮穿孔:懷孕時的子宮壁相當柔軟,如果使用器械不小心,或是子宮構造異常,就可能穿破子宮壁,造成大量出血以及腹腔內感染。
  7. 腸子受傷:如果醫師不小心造成子宮穿孔,又沒有及時發現,在進行手術時器械就可能經過這個子宮破洞損傷到腸子,腸子受損後24至48小時,會出現發燒、腹痛增加的現象,這種狀況多半需要開刀把腸子補好才行。
  8. 膀胱受傷:膀胱在子宮的上方,受傷的話可能產生血尿、恥骨上方疼痛,膀胱破裂時也需要手術修補,而且得放導尿管一星期讓傷口復原。
  9. 不完全流產引發敗血症:如果手術沒有清除乾淨,子宮內有殘餘的懷孕組織,可能會聚集細菌,造成感染,因為子宮的血管會很快的進入全身的血液循環,所以感染後可能引發全身性的敗血症,造成生命危險。
  10. 散在性血管內凝血:這個名詞不太好懂,不過真的發生時很危險,這種狀況是因為大量的出血或是嚴重感染,造成身體的凝血因子被消耗殆盡,以致於出血無法停止,就算用子宮收縮藥物也沒有用,嚴重時可能造成死亡。
  11. 藥物過敏:某些麻醉藥物或是強力的子宮收縮劑可能產生過敏,不過狀況通常不厲害,極少數的人可能產生氣管痙攣,需要醫師施予急救。
  12. 羊水栓塞:週數比較大的流產手術發生機率較高,但還是非常少見,造成的原因不明,可能與子宮過度收縮有關,不過死亡率很高。
  13. 子宮頸沾黏:手術造成子宮頸受傷以致於沾黏阻塞,之後經血會排不出來產生厲害的經痛。
  14. 子宮腔沾黏:手術器械有可能破壞子宮內膜,經過一段時間後,子宮內腔就可能沾在一起,造成經血減少、經痛、不孕等問題,以往手術常用刮的方式做,造成這類問題的機率比較高,現在多半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危險性已大幅降低。

    對許多曾經流產過的女孩子來說,手術是她們最不願面對的回憶,但是在心靈受創的同時,如何確保身體無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上面提到了這麼多人工流產相關的 併發症,但是在設備齊全、有經驗的醫師操作下,發生的機率很低,如果妳能慎選醫師,醫師也能充份了解妳的身體狀況,在進行手術時多一分注意,應該就能避免 問題發生,也不致於影響到將來的受孕能力。








http://www.obsgyn.net/info/general_obs_DC_complications.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we532197830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