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課程
來源:台灣脊椎中心
http://taiwanspinecenter.com.tw/tsc_c/education/spine_anatomy/anatomy_lesson.htm





這是一個正常脊椎的圖示

上圖為正常脊椎的俯視圖 上圖為正常脊椎的側位圖

脊椎是一個奇妙的結構,其中內含著人體主要的神經傳導主軸 - 脊髓神經 (Spinal Cord) ,而且可以支撐全身的體重。同時,脊椎骨如同一節一節的軸承,可以提供人體旋轉、彎曲、扭動及後仰的功能。


脊椎主體是由椎體和椎間盤首尾相連而成就如同杯子和碟子一連串的排列起來,脊椎的骨頭稱之為椎體 (Vertebra),一個完整的單節脊椎稱之為單一椎體 (Vertebrae).


為防止在椎體中骨頭和骨頭之間的摩差,有一個具有彈性而且可以提供緩衝的物質,稱之為椎間盤 (Disc) ,椎間盤的構造猶如一個甜甜圈的樣子一外面有一圈堅硬的外環,內含有果凍般的物質。


脊髓神經的分佈由頭顱股的底部到尾椎骨的部分,它是被安全地保護在脊椎骨之中,脊椎骨由週遭的脊椎小面關節、肌肉、韌帶支撐住,可以使人體有彎曲及扭轉的功能。請參閱解剖課程首頁關於背部結構的進一步說明。


參閱本頁頁首的導引區去了解更多的背部問題,然後再到運動篇去了解如何在家經由簡單的運動去防止背部傷害。








頸 椎

頸椎起始於顱骨基底,總共有七節頸椎但包含了8對頸椎神經負責控制頸部、手臂及上身的活動。這些椎節非常牢固地支撐住頭部的重量,而根據頸椎活動方式的不同在椎體上會產生不同的壓力。





胸 椎

在頸椎之下是胸椎,總共有12個椎體,12對肋骨及神經根,控制身體中段部份的活動,肋骨可以形成胸壁並有保護內臟的功能。





腰 椎

脊椎的第三部份是腰椎,正常來說腰椎有五節,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多一節或少一節,在頸、胸、腰椎來說,腰椎擁有最大及最強的椎體。因為它們主要承載人體的重量,有五對腰椎神經負責支配下肢的運動及感覺功能。








薦椎及尾椎

在最後一節腰椎之後是由五塊骨頭融合形成的薦椎,形狀是三角形的。在薦椎之下是由4塊小骨所融合組成的尾椎。


薦椎和尾椎和其他的脊椎看起來不太一樣,它的神經主要是支配骨盆腔器官及臀部肌肉、薦椎和尾椎可以把它視為整個脊椎結構的基礎。





椎 間 盤

這些椎間盤構成脊椎總高度的四分之一左右,在第一、二頸椎及尾椎之間是沒有椎間盤的。椎間盤是沒有血管的,因此必須靠脊椎間板來滲透所需要的營養,位於脊椎間板的軟骨層將椎間盤夾在中間。

椎間盤是纖維軟骨的軟墊做為脊椎避震的系統,可以保護脊椎、腦及其他結構(如神經)。這些椎間盤可以容許些許椎體活動、彎曲及伸展。個別椎間盤的活動是非常有限的,然而當數個椎間盤結合的力量可以產生一定的動作。


纖維環及髓核:

椎間盤是由纖維環及髓核所構成。


纖 維環是像強壯的幅射型輪胎一樣由一片片組織緻密的膠原蛋白所形成以連接脊椎間板,其每一片方向各有不同的角度,纖維環包圍著髓核。 雖然纖維環及髓核兩者都是由水、膠原蛋白及蛋白醣類所組成,但水的含量最多。蛋白醣類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會吸收並保持住水分。髓核包含有含水的膠質~可以 抵抗擠壓。這些在髓核內的水分可以因為每天的活動量不同而有變化。















小面關節

關節是指兩個骨頭結合之處。關節可以讓骨頭活動,這些關節在脊椎稱之為小面關節。或稱之為椎骨軛狀凸關節。


每一節脊椎有兩組小面關節,一組面對著上面(上關節小面),另一組面對著下面(下關節小面),在每一邊各有一個關節(左或右),小面關節是一個軸承樣般的將脊椎連接在一起,它們是位於脊椎的背部。


小面關節是滑液關節,這表示每個關節是由關節的結締組織囊包覆且可以製造液體來滋養及潤滑關節,這些關節的表面是包含著軟骨可以讓關節平滑地活動。


這些關節可以使人彎曲(彎向前)及伸展(彎向後)且扭轉的動作。有些動作是受限地,脊椎是因為和臨近的椎體互相交鎖而更穩定。

韌 帶

韌帶是纖維組織或結?組織,可以把骨頭軟骨及其他結構連接一起。韌帶提供關節在休息或動作時的穩定度,卻也限制過度的動作,如過度彎曲或過度伸展,甚至某些韌帶只能提供某種方向的動作。


脊椎內有三個主要的韌帶,如黃韌帶、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是做為硬腦膜的覆蓋,可以保護脊髓神經這個韌帶連結脊椎小面關節做為脊椎之間後側的保護一樣,如同一面窗簾,前縱韌帶提供每一節脊椎前面的覆蓋,後縱韌帶則位於神經腔內,連結每一節脊椎的後面。





肌 肉

背部的肌肉可能因為搬運重物而導致拉傷而且會傷及椎間盤,有椎間盤突出的可能並且會形成附近神經根的發炎。和緩的伸展及適度的運動可以強化背部的肌肉避免傷害。


想要避免背痛嗎?請注意在提重物時要特別小心提重和扭轉是引起脊椎問題最嚴重的兩個動作。毫無疑問的,收垃圾的清潔工是所有職業中最容易背部受傷的一群。


如果一定要提重的話,記得要學習使用人體運動的基本原理。


請利用右上方的按鍵〝如何提重而不會背痛〞你便可以學習如何安全地拿取重物而不受傷。





神經結構

神經控制身體的各項功能,包括生命器官、感覺及動作,神經系統接受訊息及激發反應,它也會被內在及外在因素所影響。


神經的連接處稱之突觸,簡言之,它是一個經由化學或電力變化做為神經傳導的複雜交通過程。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是由大腦和脊髓神經所組成,大腦有12對腦神經、脊髓神經,是由腦幹下分出一直到第一腰椎左右,在第一腰椎以下就是馬尾終絲。脊髓神經提供一個介於大腦和周圍神經的連接工具。


大 腦 12 對腦神經
運 動 5對神經
感 覺 3對神經
運 動/感 覺 4對神經


脊 索 31 對脊神經
脊 椎 8 對
胸 椎 12對
腰 椎 5對
薦 椎 5對
尾 椎 1對
週邊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延伸到週邊神經,而週邊神經是在脊髓神經大腦,腦幹之下的分枝週邊神經接受及傳輸資訊至中樞神經。


週邊神經系統包括體神經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


體神經系統包括在神經肌肉系統及皮膚的神經,它是自主且反應出外在刺激對身體的影響,自律神經是非自主性,但可以自動維持正常功能的恆定。


在第十二腰椎及第一腰椎之下是這個點之下的脊椎神經系統就像是馬尾一樣,稱之為馬尾終絲一直延伸到尾椎,這些神經是懸浮在脊髓液中。


神經根由脊椎間孔穿出神經腔,分成前面(負責運動)及後面(負責感覺)前面的分枝則分佈到脊椎的正前方包含四肢,後面的分枝則分佈到脊椎的後方。

脊椎神經
運動 前神經根 腹神經根
感覺 後神經根 背神經根

其他脊髓神經脊神經結構
脊髓液

脊髓液是清澈的液體存在於腦室,神經腔及脊髓神經之間,這些脊髓液是由脊椎神經叢所分泌,這是在大腦的腦室中帶有血管的一個部份,脊髓液浸潤吸在組織中循環並做為保護傷害的吸震作用。這些液體包含電解質、蛋白質及葡萄糖,成人平均的脊髓液量約150毫升。


腦 膜

腦膜是覆蓋及保護大腦和脊髓神經的保護膜、包含有三種:1.硬腦膜2.蜘蛛網膜3.軟腦脊膜。


  1. 硬腦膜:是脊髓神經及神經根的灰色外層,是由強硬的結?組織所構成。
  2. 蜘蛛網膜:由稀疏編織的動脈及靜脈組成,這一層是比硬腦膜薄,蜘蛛網膜下腔是充滿了腦脊椎液。
  3. 軟腦脊膜:是最內層且最精細,並且是高含血管的薄膜,提供血液給神經組織。
皮 節

皮節是皮膚的區域由單一的脊椎神經根所支配。





脊椎角度

在 母體中或剛出生之後,嬰兒脊椎的形狀是像英文字母C的形狀,這個角度稱之為原始角度,它且是駝背的,在這個時候嬰兒學習抬頭而最終會走路,肌肉發育。當肌 肉的強度及力量增加後。嬰兒的活動會逐漸將體重轉移至脊椎,漸漸地續發性的角度出現頸椎和腰椎部分。前屈角度,這些角度會持續發展直到發育停止。


脊椎角度不是前屈就是背屈。正常脊椎有四種彎區度,脊椎角度對於平衡、彎曲、吸震及壓力分散是很重要


脊椎的角度型態 角度的描述
駝背或背屈角度 屈向前或彎向後
雞胸或前屈角度 彎向前或屈向後
彎曲度 正常角度
頸 椎 前 屈 20 - 40 度
胸 椎 前 屈 20 - 40 度
腰 椎 前 屈 20 -60 度
薦 椎 前 屈 薦椎融合成背屈角度

血管系統

血液系統是營養人體內的細胞,包括了脊椎、脊髓神經及神經組成及其他相同結構。


脊椎是由人體精密的動脈、靜脈系統支持,如下表所示。


支配脊椎的動脈
動 脈
位 置
脊椎動脈 頸部(頭部)
基底動脈 下頭部
內頸動脈 頸部
胸主動脈 胸椎
肋間動脈 胸椎
脊椎分枝動脈 胸椎/腰椎
前脊椎分枝動脈 胸椎/腰椎
前脊椎動脈 胸椎/腰椎
後主動脈 胸椎至薦椎
後脊椎分枝 腰椎
左腰節分枝 腰椎/骨盆器官、腿
右總骼分枝 腰椎/骨盆器官、腿
分節動脈 胸椎至薦椎
中薦動脈 腰薦椎
髂腰動脈 腰薦椎
內髂動脈 腰薦椎
支配脊椎的動脈
靜 脈
位 置/內 合 物
內頸動脈 頸椎 - 從頭部來的血液
外頸動脈 頸椎 - 從頭部來的血液
上腔動脈 頸椎/上胸椎、上半身血液回流至心臟
胸節動脈 胸椎
下腔動脈 胸椎/腰薦椎將下半身血液回留至心臟
奇靜脈 腰椎 - 若下腔靜脈阻塞時,將下半身血液回流
半奇靜脈 腰椎
腰節靜脈 腰椎
右總骼靜脈 腰椎
左總骼靜脈 腰椎
巴斯頓叢 腰椎- 無瓣膜靜脈提供路徑讓血回流至心臟。
總骼靜脈 腰薦椎

脊 柱

脊椎是由頭顱延伸到骨盆,總共由33塊脊椎骨所組成。


名 稱
節 數
身 體位 置
縮 寫
頸 椎 7 頸 部 C1 - C7
胸 椎 12 胸 部 T1 - T12
腰 椎 5 or 6 下 背部 L1 - L5
薦 椎 5 (fused) 骨 盆 S1 - S5
尾 椎 3 尾 椎
頸椎被再分為二個部份:上頸部(C1及C2)和下頸椎(C3及C7)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we532197830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