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8.06.28 01:40 pm



 








天天與死神拔河搶救病患,


心臟外科醫師日日處在千鈞一髮的緊張場面,


巨大的壓力成為常態,因此像多數外科醫師吃飯都快。


心臟科名醫魏崢卻能從壓力中,領略「慢食」的情趣,


他總是慢慢吃,吃少一點,吃得挑剔一點。


若說,魏崢是心臟移植第二人,國內恐怕還真沒人敢稱第一。


他完成國內第一例成功心臟移植;


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臟移植後,等待心、腎移植成功;


第一個不輸血幼童心臟手術。


國內心臟移植手術,有一半是魏崢所帶領的振興醫院團隊所完成,


「世界第一」、「全國首例」、「唯一」等字眼不斷與魏崢的名字連在一起,


代表一個又一個成功手術的亮麗成績。


吃太快 往往會吃過頭


在手術檯上,親眼看過、親手經歷這麼多生命的在分分秒秒間起落,對「生命」他自有想法。


但魏崢笑說,「談到養生,我不及格耶!」不過,對於吃,魏崢有一套他自己的領略,


國人還不知道「慢食」是啥時,魏崢已經身體力行。


「不要等到肚子餓極了才吃飯,就像煞車煞不住一樣,肚子餓才吃飯,容易吃得猛,容易吃過頭。」


他說,食物進入肚子,變成血糖後,血糖上升才感覺到飽。


若是吃太快,身體來不及察覺,等感覺到飽時,往往已經吃過頭。


魏崢認為,人吃三餐是件很奇怪的事情。他舉例,老虎抓了一隻羊,吃飽了就走。


而人類不僅吃過頭,還是動物界裡,唯一一個需要定時吃三餐的動物。


餓了才吃 要吃得精緻


魏崢說,我們應該聆聽身體的訊息,肚子有點餓了才吃飯,人類卻明明肚子不餓,只因為時間到了就吃飯。


「我們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吃飯,實在想不通,如果不餓,何必要吃飯?」


魏崢不是不在乎吃,相反的,他主張美食主義,「不好吃的,我不要吃。」


與其暴飲暴食,魏崢喜歡慢慢吃,吃少一點,吃好一點。


當然,品質好的食物就貴,因此也不會吃多,燒菜也不會燒多。


他看著纖瘦的女兒竟還禁食,還吃來路不明的瘦身食品;奉行晚上5點後不吃東西,


所以女兒幾年來都不吃晚飯。坊間的流言比名醫爸爸還有說服力。


魏崢無奈的說,應該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因為這是身體在告訴你,身體需要什麼東西。


魏崢也反對素食主義,吃素是不錯,但人畢竟不是牛,無法消化太多纖維質,吃一公斤的草也不會飽。


他說,炒青菜時,放些許肉絲,紅燒豆腐,放些許肉絲,既增添鮮美滋味,也滋養身體。


多數外科醫師吃飯都快,魏崢認為,吃飯是一種情趣,要慢慢品嚐,


不要連自己剛才吞吃什麼到肚子裡都不知道。


基因決定生命 別神經兮兮


難免應酬時,魏崢喜歡去知名法式餐廳法樂琪。


他說,別人請客,點餐要顧主人面子,而自己請客總不能要求別人一起少吃。


法樂琪的沙拉吧,沙拉新鮮又好吃,而且沙拉吧上有素咖哩飯,清淡口味的咖哩飯也引得魏崢食指大動。


為了好玩,他在自家樓台種青菜。


他發現,季節不對的食物不能吃,若硬要種出非當季的蔬果,得用很多殺蟲劑,否則植物根本長不起來。


看多生死來去,魏崢是個基因決定論者。


他說,人一出生時,基因已經決定一切,有人30多歲就動脈硬化,


有人80歲冠狀動脈還彈性十足,生命初始的時候已經決定一切,


不需要為了追求「健康」,反而把自己搞得神經兮兮。


2008/06/28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we532197830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